我沉默了,或许,我和她那不算多么强烈的缘分真的要到此为止,她大概,不会和我上同一所大学了吧。
比起高考结束,好像这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我明白我做到了,我狠狠的打了那些人的脸,那些轻视我的家庭的那些亲戚,我的表哥,你怎么没考上一本呢?初中时候你不是比我成绩更好吗?你人呢?
那我再重复一遍,自始至终我没把你放在过眼里,我和你终究不是一类人,记好了。
接着就是填报志愿,老爸为了填我这个志愿还真是煞费苦心,看了一篇又一篇文章,把我们学校发下来的那些分数线之类的看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最后还是尊重我的意见。
我如愿的,填写了我一直想上的学校,我们本省的那所985。
可是,林小林会去哪里呢?我真的不知道,直到那天,林小林突然找上我,她让我劝劝她,她也想上我们本省的学校,可是她爸妈一直劝说她去北京。
她究竟要去哪里,我根本没法做决定。可是,北京的空气质量太差,她又有很严重的鼻炎,去了那里只会更严重,所以,我一直极力劝说她留在本省,用了各种方式,只是因为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理由。
“你就跟这所学校的代言人一样!”
林小林打趣着我,我也只好无奈的笑笑。
高考结束后大家都在举办升学宴,先是周辉,他考上了清华,成为了我们这个县城二十多年的唯一一个,我们都真心为他高兴,他终于也走上了自己想走的路。
一餐又一餐吃着,一瓶又一瓶的喝着,我知道,这是我们对彼此的道别,或许在今后很多人我再也见不到一面。
高考结束之后,林小林也终于愿意来ktv了,李湛这小子鼓吹着,最后我和她合唱了一首歌,那是她高三时候很喜欢的一首歌,jj翻唱版本的《达尔文》。
高考后的时间过的其实比高中还快,好像每天都有的忙,但是这样的忙里我还是抽出了几天时间,去了一个我一直想去却没时间去的地方,浙江嘉兴,西塘古镇。
那是我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住,一个人吃,都说一个人旅游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可是那几天里我却过的很自由,我淋着江南的雨,走过石板路,坐在桥头看那些来往的船只,晚上在主题酒吧里一起合唱着,那几天里我想通了很多。
我和她在高考后,还是不停的错过,可是那段假期里我和林小林的接触并不少,奖学金颁发的那天,她坐在我电动车的后座,我能感受到她的呼吸;她说要去旅游,要去乌镇,于是我给她做了一份旅游攻略,她则无时无刻地跟我分享着日常......好多好多,我本以为到此为止的故事却还在继续着。
我和林小林已经确定了会在同一所大学读书,我想最后再试一次。
三年,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能给故事留下一个好的结局。对了,我说过,要给她写一本书。
我是丘山,她是林小林,我要写我们的故事的话,那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山与林》吧。
......
到这里,时间线终于收束,我终于可以让敲击键盘的丘山,和书中的“丘山”正式重合。
来大学的第一天,我和她还有钟晓泊一起转了转校园,她不会骑车,于是我那天晚上教会了她骑车,我们一起骑车回了寝室。
她看见我买了茶姬,说她也想喝,于是我给她买了一杯,送到她楼下。
她变了好多,开始化妆,开始摘下眼镜,我以为她做了手术,其实只是隐形眼镜而已。那时候我总是期待她摘下眼镜的样子,可现在我却越发觉得看不习惯了。
或许是我多心,她的确变漂亮了,她不再像高中那样朴素地穿搭,开始打扮自己,可是,我却总感觉我和她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无论如何再也没拉近过哪怕一点点,她的形象逐渐让我感觉到陌生。
虽然不想接受这个事实,可是,我和她好像真的没有再续写的可能了。
《山与林》的故事终止了,终止在了高三的暑假,终止得太草率了,我想了好久好久,也没法再多写出哪怕一个字。
读起来很快,写起来也很快,其实暑假那些事一转眼就过去了,就像高考后我没能去到十四班一样,我没能好好地为这本书迎来一个结尾,一个圆满的句号,取而代之的是破碎的文字,是下一卷的故事,是一个孤独者的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