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诏书一出,全场直接炸了锅,对刘彻的决议纷纷表示质疑。
窦婴为右丞相,这个无人质疑,田蚡为太后的弟弟,任太尉这个也无人质疑,大家都不能接受的就是赵绾为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虽然是三公的末尾,但具有的影响力可不是一般地大。
哪个官员手里没些小九九,要让赵绾这个皇帝的亲信任了御史大夫,那他们这些人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况且赵绾是一个儒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要干什么。
“陛下三思啊,赵绾只是一介儒生,算官员里最不入流的那种,陛下如此大胆地提拔,只怕大家心里不服啊!”
“陛下,儒家都是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如今陛下重用儒生,是要弃前朝道家思想于不顾吗!”
群臣纷纷站出来,就是不满意赵绾担任御史大夫。
这头一开,以后只怕会有更多的儒生担任朝中要职,他们这些信奉道家的旧官就无用武之地了。
刘彻还是年轻,政治上的手腕不足,一见群臣反对,直接就怒了。
“闭嘴!你们是反对赵绾,还是反对朕!真当朕心里没数吗?
朕乃是新的一朝,新朝就要有新气象,赵绾任御史大夫,朕意已决,你们要是不愿意,就让郅都来做,反正他的资历也够。”
此话一出,再无一人敢反对刘彻的话,郅都当年对他们的压制力实在太狠了,他们可不想再面对这个狠人。
—————————————
虽然他们在大朝会上没有再说话,但不代表他们真的认同了刘彻的任命。
大朝会散后,旧一派的人直接跑到了窦太皇太后那告状,将大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原来和皇权对抗的还只是旧功臣集团的一部分,现在皇帝要改制、要兴儒学,这一下子可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旧功臣集团的所有人不得不联合起来了。
像武强侯庄青翟,柏至侯许昌,以及太中大夫石奋,他们都是信奉道家学派的坚定人物,如今地位受到威胁,自然全都站了出来。
再加上之前的萧则、张欧,窦漪房面前足足跪了十几人。
“请太皇太后为我等做主啊,陛下不听我等谏言,执意要提拔一个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
这分明是不把我大汉安身立命的道家学说放在眼里,还请太皇太后出手规劝陛下啊!”
窦漪房自然清楚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她虽然也不喜欢儒学,但刘彻好歹刚刚登基,现在要是出手压住他,那以后他就无法在群臣面前立威了。
况且只是任命了一个官员而已,窦漪房也不至于大动干戈。
“好了好了,你们都起来吧,一个个的都跪在这里,成何体统?
陛下刚刚登基,不过是任免了一个官员,你们就搞得鸡飞狗跳的,至于吗?”
庄青翟不死心,想要继续上前劝说,但被窦漪房给拦了回去。
“一个儒生而已,老身还不把他放在眼里,如今窦婴已经成为了右丞相,由他来握着大局,你们还不放心吗?”
窦漪房说着,就吩咐身边的下人将窦婴招来,她也有些不放心,要好好嘱咐一番。
“我会嘱咐一番窦婴的,这事你们就不要再多管了,你们的顾虑老身心里清楚,出了事儿老身会站出来的。”
有了窦漪房这安心的话,群臣这才放下心来退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