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舒小瑜他们已经走到门口,不由壮了壮胆子,也跟着走上前。
衙门外一左一右自有捕快镇守,见他们走近,抚着腰间的长刀,问道:“衙门重地,闲杂人勿入,你们可是有何事?”
王大牛深吸口气,才道:“这位捕头,我们是绿山村的村民,我是这几个孩子的邻居,他们父母双亡,这是最大的孩子,今天他们的弟弟,还不到四岁的一个男孩在邻居家里失踪了,我们到处都找不到,所以,所以想要来报官。”
舒大宇在那个捕快看来得时候,按照舒小瑜在牛车上教他的,上前将手中紧捏着的二十个铜板塞到那位捕快手里:“捕快大人,小阳一个时辰前在邻居家里失踪的,烦劳捕快大人帮忙寻人。”
那捕快看着手中的二十个铜板,对舒大宇有些刮目相看,刚才还觉得这么几个孩子的事情怕是要辛苦出力,没怎么指望会有油水,但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孩子居然这么上道。
二十文不算多,可也不少,够在小酒馆点上两个点心,或者去茶馆听说书,也是不错的消遣。
“行,你们等到,我这就去禀报县令大人。”
等到那个捕快走了,舒大宇又拿了二十文给另一个捕快,打听着这镇上最近有没有人贩子之类的事情,或者买卖奴隶的牙行在哪。
虽然很不想舒小阳出事,可是只有想得更面才有找到舒小阳的机会。
这捕快要时常巡视不同的地方,自然比他们更加了解孩子失踪了之后,在哪里找到的可能性最大。
果然没令舒小瑜失望,那个捕快本来还在羡慕那个进去通报的捕快能够得了那么些铜板,可以好好去茶楼听说书了,却没想到舒大宇爷给了他不少铜板。
虽然刚才和现在都没有数,但是看着就知道即便少也不会少多少,他怎么说还没有跑腿,这也是应该的。
将手中的铜板收进怀中,那捕快轻咳一声,才道:“算你们问对了人,这镇上说大不大,说小也不一共有两个牙行,各在东边和西南边,东边的牙行较大,里面都是比较正轨,和朝廷有关系,一些个降罪被贬为奴的凡人若是贬来这里,就是东边那个兴隆牙行。至于南边的那个,有些鱼龙混杂,不管你是想买人开花楼,还是想做童养媳或者是奴才,里边都有。”
“你们弟弟太小了,衙门颁布收小公公的年纪是五岁到十岁,除非你们弟弟三岁多就有五岁的个头,倒还说得过去,而且就算是别人家生不出儿子,想要买一个,应当也不会找一个快到四岁的孩子。”
四岁的孩子年纪虽然可是说话语句连贯,会哭会闹,会跳会跑,有些印象深刻的事情说不定还真的能够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