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合租(2 / 2)微笑的航程首页

徐可自我介绍完,他简单问了几个问题,似乎比较满意,站起来对角落的老先生说:“我问完了。”对徐可说:“等下我们金团长会面试。”过了一会老先生慢慢悠悠地挪步过来,带过来一些烟味。老先生问了一些常规问题,似乎有些犹豫不决,问徐可:“我们这里没有社保,你可以吗?”徐可说:“可以的。”金团长又犹豫地看向刚才那个年轻人,年轻人走了过来,跟老人说:“我看可以,就这么定了吧。”于是,商定了明天就开始上班。

三个人正说着,又进来一个中年人,看了看徐可,年轻人给介绍了一下,说这是新招的员工,这是中方领队董先生。董先生一开腔就知道他是东北人,长了一张不怒自威的脸。他的个性很有东北人那种豪爽,很爱喝酒。嫌在外边吃的不好,中午经常在中间的大办公桌上摆上电磁炉锅具等给大家做饭。那个女办事员叫殷珊。她是一个温和又大方的北京女孩,徐可很庆幸能和这样和善的女孩共事。年轻的韩国人叫尹恩庆,他很热情阳光,总是嘻嘻哈哈的,很好相处。

一次他吃瓜子的时候,因为韩国人不吃瓜子,都给喜鹊吃,所以他们几乎都不太会嗑瓜子。具体原因大概是如下几种:一是韩国人把向日葵当作一种花卉;二是韩国很少种植向日葵;三是他们认为嗑瓜子太浪费时间。尹恩庆曾看见超市有卖瓜子的,人们都在买,他有些好奇就买了一点回来。当着小殷和徐可的面嗑瓜子的时候,他一嗑居然瓜子仁不见了,他嘴里也没有地上也没有,找了一会才发现,在他手指缝里,三个人哈哈大笑。

金团长很能喝咖啡,黑咖啡每天能喝五六杯,也爱抽烟,他每盯一小时电脑就会摇动两只胳膊边做扩胸运动边往外走,去安全出口那里去抽烟。平时他不怎么爱说话,埋头于资料里边。徐可慢慢发现他对中文文件能读懂七八成,是他平时默默钻研的结果吧。偶尔他也会过来聊几句,有一次他端着咖啡杯踱到小殷和徐可的桌边,抛出话题,说:“我在赤道一带的非洲国家工作的时候,他们那里每顿都吃玉米,而且都只是水煮玉米粒加点盐,说实话确实不怎么可口。而中国人是很会料理食物的,中国人会怎样让玉米变得好吃呢?”

殷珊和徐可对望着想了想,徐可说:“我们那边是煮熟了玉米粒加入牛奶,就是做成牛奶玉米粥吃。”“哦,这样啊?好像确实会变得好吃一些。”金团长点点头,摸了摸脸,他脸上两颊有一些黑点,比别人略微多一些。他指着自己的脸颊说:“赤道阳光很晒,我脸上这些黑点就是在那里几年晒出来的。医生劝过我,让我做手术切除以绝后患。”“啊?”两个女生对视一眼,看着团长踱回他墙角的城堡,不由得有些同情他,晒成这个样子,完全可以算是工伤的吧。

项目组经常会有些资料需要翻译,笔译对于徐可来说不在话下,同事们人也都不错,所以工作起来比较顺心。董老师也经常带着全员到处去吃晚饭,当然去的最多的是东北餐馆。董老师个性很豪放,什么都吃,什么奇怪的食物啦,蚕蛹啦,徐可对蚕蛹是看也看不得的,更别说什么炸蚂蚱甲鱼之类,只能吃点尖椒炒豆皮和地三鲜等菜肴。小殷则饭量很小,经常是吃几口就放下筷子,所以她身材保持得很轻盈。她性格平和,也不喝咖啡或茶之类,她说水就是最好的饮料。

殷珊周末虽然不上班,但她每周末都会带金团长和吴在BJ各处游玩,帮他们买一些日常用品和衣物之类,他们回国之前,也帮他们去买带给他们家人的礼物。尹恩庆刚结婚两年,把媳妇扔在了韩国,是单身赴任。尹恩庆经常会在办公室放一些曲调好听的韩国歌,一边伏案工作,中间会用社交软件跟媳妇在网上沟通。金团长问过他,有没有打算要孩子,他说现在的状况分居两地也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他媳妇也有工作,很忙,所以倒也不寂寞。

徐可听闻方老师带着家属回国了,就带了点礼物去看他们,吃了个闭门羹,方老师电话里说他和家人在外边跟朋友吃饭,要很晚才回来,让她先回去吧,下次再见。徐可拎着礼物走在寒冷的街头,心里也是凉嗖嗖的,“我干嘛要这么上赶着呢?也许人家根本不在乎我。”于是她在心里放下了方老师。

在BJ的第三个年头,住到了北三环附近的一个小区,这个小区都是一些十年以上的五六层高的老楼,小区有很多出口。小区里边有社区小花园,夏天晚上有时会放映露天电影,老人们会坐在小花园的连廊里乘凉聊天。徐可跟别人合租,一楼,三室一厅,厨房卫生间公用。一开始全是女生合租的,主卧住了一位在附近医院上班的单身女子,姓陈,她是东北人,相貌端丽,她喜欢做饭,做得一手好菜。

徐可刚住进去的时候,陈姐热情地招呼徐可去她房间做客。徐可进了她房间,见她房间很大,是三个房间中最大的,还有个朝东的小门,打开就是楼外的小草坪,在草坪上走走感觉很不错。徐可正在看陈姐的书,有人敲门,门被从外边拉开了,是一位六十来岁的阿姨,她说:“小陈在家呢?”陈姐赶紧招呼:“在呢,李阿姨来了,进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