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侄子啊,主意正的很,昨日我就已经劝过他了。”叹了口气,曹嵩也有点无奈。
“阿父您竟也劝不吗?”曹德大吃一惊。
“呵~”自嘲的笑了笑,“我不也管不了你大兄吗?”
“我看啊,不如就随了他的意。让他先安心跟我去洛阳,家里以后就是你说了算。”曹嵩开始给曹德支招。
“我离开前,本地县令和耆老肯定要来相送,我会和他们打招呼的。”这是在给曹德保证。
“阿父既然如此说,那我就勉为其难,不过妙才那边……”曹德有点拿捏不好夏侯渊。
“大丈夫瞻前顾后成何体统!妙才与你兄长是连襟,他还能害了我家不成?这些天我也没闲着,你侄子搞的这一摊子,手里没点倚仗如何守得住?”
曹嵩有点无奈,这老二恐怕是让自己给养废了。
见曹嵩语气严厉,曹德只好闭口不言。
浑浑噩噩的去到城外的庄上,曹德心里对于建坞堡之事心有抵触,但是依旧挂记着还没有收割完的大豆。
他心里也很想知道曹昂告诉他的所谓‘耘田鼓’之法的效果,他自己亲力亲为的忙了几天手上都磨破了皮。却被曹昂一个孺子批的几乎是一无是处,有点不服气。
“咚咚咚……”
挂在树上的鼓响个不停,田里的庄客们个个埋头苦干。曹德在边上看了一会儿,心里大略算了算。发现这效率好像确实比之前高点,心想今天收完,明日就可安排人翻耕播种了吧。
明年又是数万石的小麦收获,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曹昂问候过姨母又逗弄了一会儿夏侯衡,等到马夫带着红豆和饴糖返回来接他,又与夏侯渊商定了一些细节。
比如,一开始只练三百人,但是家里近两千青壮要全部都接受一下训练,保证有事的时候可以随时武装起来。
甲杖可以不备,但起码要识得旗鼓。这方面的事情就待曹洪回来后由夏侯渊去和曹洪商量了,至于自家二叔就让他负责后勤之事就好。
毕竟他胆子小,再给他吓着,反而不美。
对于曹昂的想法,夏侯渊自然是满口答应。只是心里也松了口气,原来这大侄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军队不仅要看组织度,更要看专业性。
曹昂一直对自家的庄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组织度或许还行,稍微练练拉出去唬人还行,要是真打算让这些人上战场那就是送人头。
毕竟种地和杀人两者不是一个专业的。
至于曹昂想象中精选三百人为骨架,临事再扩充数千人就可横行的想法,夏侯渊只能说他想的有点多。
一无甲二无弩,借着坞堡守城还行,想要野战是万万不可能的。战场上有甲无甲差距可是天差地别,不管是皮甲还是铁甲,有甲总是先天占据优势。
不过夏侯渊也没有明说,毕竟在他听来曹昂的意思无非不过是想要自保,只是他也有点不太理解这世道虽然不算太平,但是也没到那个地步,怎么就需要准备随时武装数千人啊!
听着曹昂侃侃而谈,夏侯渊立马就知道原来这小子也是个纸上谈兵的货。虽然有些想法有可取之处,但是更多的就只是小孩子的一厢情愿了。
只能说有点东西,但是不多。
曹昂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毕竟眼下汉朝中央在将来应对‘黄巾起义’的时候,就是以北军五校作为骨干,招募三河骑士扩军至十来万人。然后派遣名将领军短时间内就平定了判乱,由此可见这样架构的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故而让曹昂有种自己也能行的错觉。
他不知道的是,三河地区作为东汉的核心地带。这里的豪族众多,兼且实力雄厚,有尚武的传统。北军五校更是东汉中央的压舱石,里面的军人更是世代为兵,祖传的就是怎么杀人,论打仗可是比只会种田的农夫专业的多。
十月底,曹嵩终于等不下去带着曹昂离开谯县返回洛阳。
一同带着的还有数车财货和纸张、茶叶等等。
因为‘熹平石经’已经落成,洛阳城里挤满了前去抄写学习的士人,所以曹嵩觉得应该有利可图因此强烈要求多带些,基本把家里的存货将近二十万张纸都给带走了。
满满当当的装了近五辆大车,加上其他的货物和随行的人员整个队伍的规模绵延数百米。
因为财货众多,曹昂怕路上出现什么意外于是便安排了几十个健壮庄客随行充作护卫。
曹嵩作为大司农是有特权要求地方官府出人手护送的,但是鉴于曹嵩后来在徐州的遭遇,曹昂还是觉得自家人更可信些,因此让他婉拒了县令的好意。
不过作为九卿大佬,曹嵩有权力不接受地方官的好意。但是地方上却不能不表示,于是在谯县县令的一在恳求下,曹嵩只好答应对方提出的派人护卫到县界的请求。
“阿衡快些长大,跟着你阿父磨练武艺,等我从洛阳回来就送你一柄好刀如何?”曹昂正与前来送行的夏侯渊一家话别,没忍住顺手给夏侯衡画了一个饼。
“大兄可不要骗人,我一定跟着阿父勤学苦练!”夏侯衡绷着小脸,满口答应。
“来,我们击掌为誓!”曹昂抬起右手。
啪!
两只小小的肉掌在空中击在一起,声音清脆悦耳。
“来此物送你,待我给了你好刀你再还给我可好?”曹昂犹嫌不够,又从腰间取下一块玉佩递给夏侯衡。
“谢谢大兄!”夏侯衡脆生生的谢过,接过玉佩紧紧的握在手里。
姨母丁夫人一脸笑意,夏侯渊则有些闭气。
自己这儿子这辈子恐怕都逃不开曹昂的掌控了,心里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曹德缩在一旁,尽量不让曹昂注意到自己,他实在是觉得自己这侄儿过于惊世骇俗。
不过这些日子他也想通了些,并与夏侯渊讲好自己只负责提供钱粮。其他的事情他不管,待曹洪回来自有曹洪和夏侯渊分说。
一旁的曹嵩与本地耆老豪右话别完毕已经登车催促,人一多就走不快,要是出发的晚了赶不到下一个城池就得宿于野地,风险太大。
“两位叔父都回去吧,侄儿回时常写信让人带回来的。我这里有一封书信,是给子廉叔父的烦请二叔帮忙转交。”曹昂对着几人挥手告别,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递给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