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伯不选择的这个停泊点是长江上的一处回水湾此处水深而平静是很好的一个渡口和停泊点。也是在长江上拉纤的纤夫停住的位置。
这里是自然形成了一个小镇子,主要就是为来往的客船提供食水和一些其他服务。往年这时候是没有什么人来的,但是今年有了河伯带领的这支队伍的到来,提前惊动了这个有些安静的小镇。
这里的人家纷纷拿出食物在码头上叫卖,而林玉恒为了和这里的人处好关系,也拿出真金白银来才买食物和酒水。
林玉恒看着眼前给这些这里的小孩儿和孩儿兵们说书的那名军医对林夕培训的这些医师感到非常的满意。
尤其是这次在老河伯的率领之下,出动一些小船,测量长江的航道,连老河伯都没有想到。他眼里的这些丘八掌握的技艺居然比他还要多。如何测量航道挂机图是这些孩儿兵必须学习的技术,而且这些孩儿并从蒙学时便开始学习。
而且如何测量?测量到什么程度?还有在遇到危险时如何避险几乎都是他们被学的课的课程。他们晚上还会观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虽然他们学这些的目的是为了再海上测量行道和水深确保在海上不迷航。
但这些知识在长江中一样适用。所以老河伯只需指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其余的便没有他什么事了。
但是老河伯的作用是绝对的,因为老河伯指出主航道那些人才能有目的的测量。否则要把宽阔的长江整合测量一遍,再找出可以航行的航道,那绝对不是一天就能测完30里地,恐怕这100里水路如果按照盲人摸象的测量方法,恐怕一个月也不见其测量完毕。
而林家现在缺的恰恰就是时间。不过照今天的速度,106里水路基本上7天左右便能测量完毕。
据老河伯说,如果是回航的话,100多里地不用一个白天就能回到上海县,到时再用车船牵引着捕鲸船逆流而上。
如果按照今天的速度来说的话,有三天便可以到达太仓,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而且经过此次测量找到正确的航道,日后就可以让海船直接入江直航到泰州太仓。
这是林夕制定的运粮方案的最简简短的方案,经过这一天的测量,这条路线证明是可行的,林玉恒也放下心来专心的听着那名军医滔滔不绝的说书。
“……自从黄盖派人下书之后,曹操一直等着他带着江东的水军前来投降。
在等候着黄盖的消息,曹操这心里呀,也很不安稳。
他在想说黄盖有意来投,虽然派阚泽我前来下了投降书但是回去之后音信皆无。
紧接着来到我这儿献连环计的庞统,庞世元跟我说的挺明白,说他回江东劝说江东的那些名士和武将归顺也没消息了。
尤其是他派到江东大营区的这荆州的蔡氏宗族的蔡中和蔡和到现在什么信儿也没有。
如果是前一段时间,每隔个三五天总有消息传来。现在一点儿音信没有了。
曹操的怀疑一点儿都没错,蔡中、蔡和早让周瑜派人给看起来了。连他们带过去的那些军士甭说出来到曹营送封信就上了趟厕所,后边儿都有4个人跟着。
自从诸葛亮在南屏山筑坛借东风开始,东吴的大营便戒严,别说大活人想走出周瑜大营了,连鱼都趴在江底儿上不上来了,那气氛太紧张了,看的是严严实实的风丝儿不透。
曹操虽然心里担心,但是他是全军的军婚,他是不能让人看出心里担心的,还表显的四平八稳还得给这些人鼓鼓气儿。
他不停的向麾下的文武说现在咱们一切都就绪了,可以说是完全具备,只等生勤小儿周郎。
那么咱们怎么打这江东呢?如今只等黄盖消息,黄盖信息一来立刻出兵。
文武一听丞相言之有理,正在这时候儿中军大帐门帘儿一挑,从外面儿进来一个人,谁呀,程昱玉?
曹操一看程昱的神情很紧张,他奉曹操的命令在曹军的大营里转了一圈了。
尤其是东南风一起,程昱这个心里头一直不踏实。特别是过了午时之后,这风是越刮越大程昱顿时觉得大事不好,我得跟丞相说一声儿。
所以他跑的大帐,曹操一眼就看出了程昱来的目的于是问道:“程先生,你有什么事吗?”
“丞相,今天风向大变原来刮的是西北风,现在变成东南风,而且风是越刮越紧。我看如果江东要用火攻,与我军不利呀,丞相不可不查。”
曹操看着满脸大汗的成语微微一笑说道:“我算计着,你就得来找我,刚才我已经出去看过啦。
为大将者,应在明天时查地理,然后以法用兵,多算生,少算败,况无算乎?”
曹操说,这什么意思啊?他说,这位大将领兵啊,你就得会算计。这道算计儿多点儿就能取胜,算计的差点儿就有失败的可能,没有算计,那得光打败仗。
“仲德,你别忘了,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虽然今天刮点儿东南风,也不足为怪。”
这冬至一阳生怎么回事儿啊?就是早年间气象变化,讲究阴阳。就是说到冬至这天呐,风向有可能变换。
因为到了极点了,冬至一到就意味着春天的来临。这叫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呢,到了夏至这天也就意味着秋天和冬天的到来。
“刮这么一天东南风啊,这不算什么。仲德不必担忧,一旁坐下。”
程先生只好坐那儿了,就在这时候儿,由外边儿跑进来一个中军。
“启禀丞相,江东黄盖派遣小校前来下书!”
曹操一听来的好,便命令带小校若中军帐。
这小校一进大帐,双膝跪倒。
“叩见丞相。”然后“啪”把书信往头上这么一顶说:“这是我家老将军黄盖呈递给丞相,您的手书。”
曹操命令手下将书信取了过来。
手下把书信把书信拿过来,曹操啪啪扯开,这么一看,信写的很简单。
说是我黄盖呀,给您去过信了,阚泽先生回来都跟我说了。
承蒙丞相宽宏大量收留我。我早想投奔麾下,不过周郎看管不得抽身,今天得了周瑜的将令派我去由鄱阳湖调来了粮草。正好我借此机会压着粮船,并且斩江东大将脑袋,黄昏之后前来归顺城下。
船头插青龙牙旗为号,望丞相派兵迎接。
曹操看完这信,这高兴天助我曹某人。
当时他重赏了下书的小校。最后,曹操吩咐把水军都督于禁教导打仗对他说道:“今天有你分兵不将将京东的这些鼠辈一网打尽。”
林玉恒这时听到军医说到此句时,顿时把口中含着的一口茶水喷了出去。
江东鼠辈这个词事实上这绝对是《三国演义》在黑东吴正史上的东吴从来都不是鼠辈,不论是三国志中蜀汉将领富荣,还是曹魏镇守合肥新城的大将刘亦或是西晋的官员,他们都统一称东吴为狗。
是的,你没有听到三国志中铭文记载时又有一养芙蓉先主会军断后,巨战兵人死尽吴江宇富容小容纳于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诸葛恪围合肥新城时打算劝降魏将刘整,派人劝他投降。而刘骂恪,我当必死,为不回不苟,求佛去也,欲杀我者变速杀之终无他词。
在后世的《汉晋春秋》中东吴人士陶大骂晋朝官员毛九称他为晋贼,而毛九反口就是一句。
吴狗何等为贼,之后更是被东吴人生剖腹,割其心肝下酒。他至死依然骂不绝口,当面大骂孙浩,汝父和似狗也。
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当曹操得知孙策平定江南后,不上这儿难与争锋。而难的意思则是疯狗。
更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的蜀汉,曹魏,晋朝这三方是属于你死我活的无从调合的死敌,却唯独对吴狗一直上毫无差异,难得的统一。
尤其是林夕给大家上课的时候经常结合着历史上的史实讲述。为了让大家更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而林夕借用的最良最多的是三国志。
但是由于三国志过于晦涩难懂,后来他索性把这些事情都放到《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中,用书中的故事来讲述一些道理。
在一次活跃课堂气候的时候,林夕就着重讲了这个江东鼠辈的由来。
正史上的东吴从来都不是鼠辈,那为什么无论是蜀汉还是魏晋都对东吴嗤之以鼻。
当时有人就说东吴的战斗力太菜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他战斗力弱,历史上比他战斗力弱的军队有的是,但是那个有这么多人无比一致的鄙视他们。
东吴真正被人所唾弃的原因只有二点,有一点是战略上的,第二点是道德上的,尤其是第二点,对于他们的影响最大。
其一就是没没有匡扶天下,统一中华的志志气。在鲁肃之前,周瑜做梦都想拿下荆州,西进益州跟北边的曹操争夺中原大地。
即便他英年早逝,但在周瑜的最高战略上始终将统一中国作为终结。
但在他的继任者鲁肃亡故之后,东吴从上到下到小明,没有任何人想北上争夺天下,一统河山。
他们心里想的都是守住东吴这一亩3分地,实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最高理想。
而在所有国人看来,统一华夏才是正道,任何企图割据一方,不思进取的集团都是鼠辈。
要知道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布局中,荆州作为百战之地,谁持有荆州就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最终也给刘备做出了被罚的部署,也是兵分两路其一是派一员上将率荆州之兵北向洛阳,主公率益州之众出秦川,就此实现统一大业。
但在吕蒙偷得荆州之后,整个东吴都好像失去了统一的意志之一样就混吃等死,而这样一个没志气的集团活该被骂。
其实这个影响并不是十分大,曹操本人对东吴国还是挺推崇的。
一方面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就是败给了东吴,赤壁之战被人差点整死;另一方面曹操自己本人也写过诗句,说生子当若孙仲谋,认为孙权这个人是很有能力的。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不思进取的政权也有很多,但其他人为什么没有落到鼠辈的称呼?
这一称谓啊来自于孙吴政权他们对刘备集团的背刺白衣渡江。
什么叫白衣渡江呢?古代普通老百姓和商人属于社会底层,他们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只能穿粗布麻衣,所以被称之为白衣。
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一打仗就有很多流民产生,一般来说战争的双方对流民都比较宽容。在只要查明没有对方的奸细都会打开城门放流民进来给他们一条活路,毕竟战争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并不是他们。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被唾弃的第二点就是不要脸。
孙权集团把大量军人伪装成普通百姓和商人骗开城门,对关羽进行了攻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战术,但实际上维护众多为后世百姓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导致战争全面化和升级化了。
而东吴其政治军事策略上的投机取巧,背信弃义以及现实主义的做法都使得其在三国历史中显得格格不入。
而那些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的英雄豪杰们自然会对这种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嗤之以鼻。所以几百年来有对曹操大家赞赏的,也有称赞刘备的桃园结义和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的壮举的的。对于江东的评价就只剩下了鼠辈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