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的李自成正值春风得意之时,他领导的农民军刚刚推翻明朝统治,占据京城,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对于吴三桂提出的高额军费要求,李自成心中不禁生出些许不满。尽管表面上他依然保持着微笑,满口答应会考虑此事,但实际上却是一再拖延,迟迟不肯拨付军费给吴三桂。
话说那多尔衮匆忙地料理完沈京的事情之后,马不停蹄地下达命令,迅速调集了大批精锐人马入驻锦州。这一举动不仅给身处前线的吴三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博弈。
与此同时,多尔衮还对吴三桂许下重诺:只要吴三桂肯归降大清,一个王爷之位定然是手到擒来;而且待到大清夺得天下之时,还会允许吴三桂划出一方土地,让其自行治理。如此诱人的条件摆在面前,吴三桂心中自然开始打起了算盘。
在此期间,吴三桂与李自成派遣而来的使者也有过数次接触。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吴三桂似乎已经表示愿意归顺李自成,但实际上,他并未将多尔衮所派的使者驱赶出境。毕竟对于吴三桂而言,这场权力斗争中的最终胜负尚未揭晓,而他自己则牢牢地掌控着决定局势走向的关键筹码。
就在此时,多尔衮派遣军队挥师南下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瞬间传入了吴三桂的耳中。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的吴三桂当机立断,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地将此消息传至京城。
当时的京城,正沉浸在一片热闹非凡的氛围之中——李自成的登基大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军情急报却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令李自成不由得勃然大怒。
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即将登上皇位、君临天下之际,北方的那些鞑子竟敢贸然前来搅局!正所谓“婶可忍叔叔不可忍”,愤怒至极的李自成在登基典礼刚刚结束之后,便毫不犹豫地点齐了十五万英勇善战的闯军,并征调了刚刚投降的十万大明官兵。
为了壮大声势,对外更是号称统领着五十万雄师,然后率领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气势汹汹地朝着山海关方向疾驰而去。一时间,整个大地都仿佛被这支庞大的队伍所震撼,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李自成心中有着两个明确的目标:其一,他决心要让那些入侵中原的鞑子们尝尝厉害,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其二,他想要震慑住吴三桂这位手握重兵的人物。尽管吴三桂表面上向李自成表示了臣服,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掌控着五万精锐关宁铁骑的将领,李自成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忌惮与防备。
与此同时,远在松江的叶风正端坐于书桌之前,手持毛笔,神情专注地书写着几封书信。待墨迹稍干之后,他便唤来亲信,将这些信件火速送往指定之人手中。这些信件分别寄往李定国、黄得功等几位重要人物处,信中的主要内容便是劝告他们坚守原地,守护好各自辖区内百姓的安宁生活,切不可轻率地卷入当前大明王朝皇位争夺的乱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