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俯首看到第一张纸上,那笔劲虚浮、歪歪扭扭的大字,一向温和无波的面容上,清润的眉宇微微皱起:昨日听闻孙伯说起过小姑娘的基本状况,她因体弱而导致记忆减退,出现失忆之症。目前看来,这失忆的倒是有些彻底了。这样的字,怕是那刚入学的总角班的小学子所习之字都比不上啊。
渺渺看到王瑾盯着第一张纸,半天也没继续往下翻,不禁心虚忐忑:男配是被她的字丑晕了吗?其实她也觉得自己这字,糊的像一团墨,如果不认真去分辨还真看不出来写的啥!!
心内一阵落败叹气:让她穿到早亡之身上也就算了,还附加苦命学习文化这一项,她现在真觉得自己这穿越有些衰!说好的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呢?!
突然一道“咕噜咕噜”的声响,打破了课室内的安静。
渺渺这才突觉腹内一空,她早膳并未多用,上午在这里坐了近两个时辰,竟是饿了。
王瑾抬头,恰看到渺渺一脸尴尬的表情,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继而又闪出一丝笑意。
转头本想看看门外天色,却看到了怔怔站在门口的青蓝衣人。不由眼眸一深,转而回首,面色依然温和的对渺渺道:“也罢,已是用膳之时,孙小姐且先去用膳吧,申时再来书苑即可。”
渺渺就等着这句话呢!听到王瑾这么一说,赶紧回道:“好的,先生。那学生便先行告退了。”渺渺对着王瑾做了一个才学两日还没怎么熟练的风月女子礼,便转身出了课室。
与门外那个青蓝衣人擦身而过,渺渺倒是没注意到那人抬头很有深意的看了她一眼,她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一直守在门外的翠屏身上。看到翠屏就像是看到了救世主一般,因为她现在急需翠屏的再科普—【风月朝学堂的那些事儿】
“公子!”青蓝衣人虽一身小厮服饰,却掩盖不住他锋利的气场,让人一看便觉得是大家族里出来的侍从。走至近王瑾两步以外的位置站定,恭敬的行了一礼。
“怎样?可有收获?”王瑾淡淡的看着他问道。
“收获倒算不上,属下找到了一些线索,现在旭灵他们正在查。”青蓝衣人认真的回道。
“很好,要尽快。”王瑾依旧面色淡然,点头嘱咐道。
“是。”
“怎么?景辰可是还有事?”往日景辰汇报完事,就会即刻退下,这回却站在他面前迟迟不走。王瑾不由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景辰犹豫再三,还是对王瑾道出了他从刚才进来就想问出的话:“公子,刚才属下见到那孙小姐离您只是一步之遥,您却并未…,可是…有所好转?”
王瑾听到这话,好似才意识到什么,眼底闪过一丝惊异,随后便晃了神:在那小姑娘靠近他以后,他好似真的没有以前那反常之事,还下意识的接过了她递来的测卷!!!
他低头看着手中还未放下的纸张,心中升起疑惑:这是…为何?
渺渺这厢正一边吃着午膳,一边听翠屏翠声的给她讲述这风月朝的学堂设置之典故:
风月朝以文治天下,开国皇帝因为是个武夫出身,没什么文化,但又对文学非常推崇,所以对当世文人特别看重。而且,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以文治世,希望他的所有百姓都能有文化、有内涵,所以他在上位执政的后期,在京城设立了几个皇家学堂和平民学堂,让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出身的百姓都要去上学堂,学知识,成为文化人。而且,他还下了圣旨,让各县镇的当地官员皆要在本地设置学堂,以培育更多的有文化之民。
于是,短短几年风月朝各地的大学堂、书院都纷纷建立了起来,步入正轨。一开始学堂只供男学子求学,但不知从后来哪个皇帝执政时期,出现了众多女学子求学之事,掀起了当时一阵女学之风,这个皇帝见妇女们也如此热衷于学问,想着开国圣祖“没文化真可怕,我们都要成为文化人”之遗愿,便也下圣旨批准了。
从此,女子可以名正言顺的步入学堂求学,不再遭受限制。于是后来,各学堂纷纷设置了男学班、女学班;再后来风月朝经历几代人的文化、文明的沉淀,学堂学问设置也更加细致具体化起来。
现在,风月朝学堂的设置已细化到“学问要从小娃娃抓起”。
大致规定如下:
“总角班”幼年3-7岁
“幼学” 7—10岁
“志学(男学10—15岁班)”
“志学豆蔻班(女学10-13岁班)”
“志学桃李班(女学13-15岁班)”(束发及笄成人可结业)
“高学桃李(男学)”15-20(束发及冠成人可结业参加科举)
“高学桃华(女学)”15-20 (结业后继续深造,参加科举)
依着如上规定,现在,孙渺渺14岁并且快要及笄,自然是分在志学桃李班。而且她还有两个月就要大考,只要及格就可结业,就不用在上劳什子的学堂了。渺渺听到这里时,眼睛亮了亮,随后那光又熄灭了:唉!她这个新来者,能不能考及格还不一定呢!
接下来,翠屏那小丫头又给她讲了志学班的授课范畴。对了,忘记说,翠屏虽是下人,小时候也是习过些字的,读过些下人守则之书,懂得的学问虽不多,但是常年跟着她家小姐,对她家小姐所学内容的统筹范围再清楚不过了。
听翠屏讲,渺渺了解到,她,这回要大考的内容还真的很多:
不只有琴棋书画(古代才女专属标配)要考
还有史学、治学、兵学、医学、算术要考
末了还有兴趣附加题:歌舞、诗词、剑术、骑射、烹饪等
……
渺渺(一脸懵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