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违反纪律,这都是我治军不严所致,按理来说,我也应该受罚才对。”
狄青听后则笑道。
“余舍人乃是文臣,不通兵法,不晓军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陈曙失律,这是他个人的过错,与你无干。”
余靖听后,大为感动,一时之间对狄青变得钦佩有加。
可是底下坐着的众位将领听了之后,非但不敢动,反而腿一直在打哆嗦,完完全全被狄青的气势震慑住了。
看来打仗治军,还得是狄青这种人有办法。
杀了陈曙,狄青并不打算主动出击,而是选择了按兵不动,只是派人运来了十天的粮食。
军中不免生出疑问,都猜不到狄青此举到底意欲何为?
其实狄青相当有军事头脑,他这么大动作出兵,必然会引来侬智高的警惕,也势必会有间谍或者探子,斥候来打听消息,如果真要是主动出战,必然和之前一样,只能大败,如今按兵不动,倒
是可以迷惑侬智高,让他误以为自己现在无心出战,甚至说不敢前进,这样一来,侬智高的警惕心就会放松,到时候再出兵吗,必然可以成功。
到了第二天,狄青突然下令让大军出发,他自己率领前队,孙沔率领中队,余靖则率领后队,在黄昏之际,急行军来到昆仑岗下修整。
到了第二天黎明时分,狄青命令大军拉起大旗,敲起战鼓,开始点将出征。待到命令下达之后,狄青便换了一身便服和先锋大将先行进入了昆仑关探查,在确定没有被发现之后,便引大军来到关外埋锅造饭。
狄青大军在归仁铺摆下军阵,准备与侬智高展开交锋。
五月十九日,侬智高所部人马也集结完毕,军队中的士兵左手拿盾牌,右手拿标枪,一身红色的战衣,远远望去,就如同大火燎原一般,蔚为壮观。
随后狄青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前军便发起了冲锋,在冲了一阵之后,发现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前军开始选择撤退。
在此次冲锋的过程中,狄青麾下的右将孙节战死于乱军之中,对士气有所影响,狄青为了不让前军溃退,便选择了撤兵。
反观侬智高这边,在杀退了狄青的前军之后,士气开始变得高涨起来,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冲锋。
这可是把负责接引的中军领导孙沔吓坏了,他心中暗忖,看来刚才的失利是彻底激怒了侬智高了。
孙沔毕竟是文人,没什么战场经验,见到这个情形,只能是拍马后撤。而此刻的狄青却站了出来,他手执白旗,从容不迫地指挥着左右两路番兵从两翼包抄侬智高起义军的后方。
狄青的番骑兵战法比较具有迷惑性,并不是直接从两翼插入后方,而是左右两队来回变换,把个侬智高的人马搞得是晕头转向。
正在侬智高的人马迟疑的时候,两翼的番骑兵已经杀到,直把个侬智高打的丢盔弃甲,仓皇撤退。
被狄青这个战场老油条教训了一顿之后,侬智高开始带领部队退守邕州。
而狄青则下令大军继续追击,在追击了五十多里之后,狄青追上了侬智高的残部,砍瓜切菜杀了一顿,斩杀了两千两百多首级,生擒五百多人,在这批人中,还有侬智高的谋士黄师宓和侬建中和侬智忠。
侬智高为防狄青杀到邕州继续追击自己,于是便下令焚烧邕州城,自己则率领剩余人马沿着合江向大理国方向进发。
所谓穷寇莫追,眼见着侬智高溃逃,狄青并没有下令继续追击,而是率军进入了邕州,开始清点财物。
城中尚还有大批金帛和各类牲畜数千头,狄青一一点验过后,便下令又将那些来不及逃遁被官军抓获的俘虏,一共七千两
百多人,全都放他们回去种地,并且还派人对他们进行慰问。
待城中的安顿工作作罢,狄青便下令将黄师宓等人的首级砍下,枭首在城外,同时他又派人搜集沿途被杀的叛军尸体,前后共收集到五千三百四十一具,全都在邕州城的北边墙角下堆积起来,筑成京观,以此从心理上震慑侬智高的起义军队伍。
在清点尸体的过程中,有人回报说捡到了一具穿着金龙衮服的尸体,很多将领推测这很有可能是侬智高的尸体,于是便向狄青奏报。
狄青思索了一番之后,很快便想到了这是侬智高搞得金蝉脱壳之计,于是便对众将说道。
“你们觉得这是侬智高的尸体,难道你们就没有调查过这具尸体的真假吗?这种金蝉脱壳的计谋,在战场上颇为常见,如果要是贸然就以此尸体向朝廷邀功,那岂不是会耽误事,咱们就算是放走了侬智高,也绝不能干这种随便冒领赏赐的事情。”
本章完